2023年3月29日,孙霖江大使在波媒体协会官方网站及其运营的“新华丝路”中东欧版网站发表题为《共绘姹紫嫣红世界文明百花园》的署名文章,积极宣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孙大使表示,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在国家发展道路和模式上,中国一直主张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走得通,就是因为它立足中国大地,植根中国文化,契合中国实际。正如民主是发展的、具体的、多样的,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能垄断民主话语,将其鼓吹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刚刚闭幕的中国全国两会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全国两会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各个环节。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民族的代表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国是,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愿。作为拥有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的国家,中国不会生搬硬套其他模式,也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而是沿着自身的轨迹和逻辑发展演进。
孙大使指出,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相通的,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追求是共同的。在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的当下,越来越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求同存异的重要性。中国此时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有助于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中华文明正是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绵延千年从未间断。其中,“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辩证思维,尤其对各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孙大使强调,“交流互鉴”始终贯穿5000余年中华文明史。全球文明倡议最后落脚在“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正是中国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的最新探索。回顾中波交往历史,友好与合作始终是主旋律。早在17世纪,波兰传教士卜弥格就已跋山涉水远赴中国,成为中国文化西传的使者。马佐夫舍歌舞团是第一个赴新中国演出的外国歌舞团,波兰也是最早与中国签订文化合作协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两国人文和艺术领域务实合作活动亮点纷呈,正以文明互鉴、文化交流之帆推动中波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将以更加开放的眼光、更加开阔的胸怀对待世界各国人民的文明创造,交流互鉴现代化建设经验,共同丰富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