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波兰大使刘光源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波命运共同体宣介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
2020-10-01 01:11

尊敬的兹格谢尔斯基副议长,苏斯基主席,普谢达驰副部长,柴莱伊副主席,科斯图希副主席,舍伊纳副主席,方正辉副局长,崔洪建所长,王义桅所长,

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研讨会。我们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和中波建交71周年,在这一特殊时刻我们齐聚一堂,并通过视频与身在北京的同事们连线,共同交流探讨,总结合作经验,展望未来前景,对接务实举措。我认为恰逢其时,也很有意义。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是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的新时代中国外交及中波命运共同体建设。我愿结合三个问题分享几点思考和体会: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正确解读新时代中国外交?

  我认为,要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就必须读懂习近平外交思想。面对风云激荡的国际形势,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判断国际形势走向和中国所处历史方位,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回答了中国应当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无论外部形势如何变化,中国人民都将沿着自己选择的正确道路坚定不移走下去。

  ——中国坚持走同舟共济的和平之路。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以和为贵,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基因,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无意跟任何国家打冷战热战,但也会坚决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我们认为世界各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冲突对抗没有赢家,和平合作没有输家。我们追求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以对话协商化解分歧争端,以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发展,以交流互鉴消除误解冲突,以共同发展代替零和博弈,让世界各国在国际活动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坚持走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实现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让中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发展机遇。习近平主席亲自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互利共赢发展的实践平台,已经成为中国提供的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我们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致力于把“一带一路”共同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让各国共享发展红利。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回避应尽的国际责任,将秉持正确义利观,力所能及地为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带政治条件的援助,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

  ——中国坚持走开放包容的交流之路。多姿多彩是人类文明的天然形态和魅力所在。文明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明是包容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和珍惜。各国应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础上,摒弃傲慢与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存。努力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积极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加强互学互鉴、共同进步。摒弃意识形态之争,跨越文明冲突陷阱,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让世界文明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中国坚持走公平正义的治理之路。大小国家相互尊重、一律平等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联合国宪章首要原则。习近平主席说,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中国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始终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促进世界福祉。我们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反对对国际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随意“退群”“退约”。联合国成立75年来,一直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及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与时俱进,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看待疫情后的国际秩序?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世界带来严峻考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声浪愈渐高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要像习近平主席所说的那样,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察,看清时代潮流。文学家说,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哲学家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这些话语中包含的辩证思维提醒我们,在困难与挑战面前,一定要保持充分的信心和决心,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我们要看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空前加深。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闭孤立的状态,更不可能被人为割裂。我们不能因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就对其全盘否定,而应引导这一进程向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我们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冷战对峙的磨难让人类付出了沉痛代价。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成果、用好弥足珍贵的发展机遇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和平稳定的环境才能促进发展,也只有各国的共同发展才能为世界和平提供坚实基础和有效保障。

  ——我们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变革方向不会改变。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发展、全球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以及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加速崛起,都表明由一个国家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国际规则由各国共同制定,全球事务由各国共同治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准确定位并更好地发展中波关系?

  中波建交71年来,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在互利共赢的合作中携手向前。中波之间不存在地缘政治矛盾,更没有根本利益冲突,只有相知相交的真挚情谊和巨大合作潜力。两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生动展现了中波深厚的传统友谊。疫情期间双方合作也取得亮眼成绩,波对华出口逆势上扬,中国在波投资持续扩大。未来我们应当充分用好三个机遇,推动中波关系不断结出新硕果。

  一是牢牢把握中欧关系发展机遇。中欧是利益深度交融的全面战略伙伴。在不久前的中德欧领导人共同会晤上,中欧宣布签署《地理标志协定》,确认加快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实现年内完成谈判的目标,并决定建立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和数字领域高层对话,打造中欧绿色伙伴、数字伙伴关系。中国高度重视波兰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的地位和作用,愿同波方一道,乘着中欧关系持续发展的东风,不断加强贸易投资、科技创新、绿色经济、数字通信等各领域务实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是牢牢把握“17+1合作”机遇。“17+1合作”成立8年多来,已经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立体架构,在近20个领域建立合作机制,每个领域都取得了早期收获和重要成果,也成为中欧合作的有益补充。波兰是中东欧地区“领头羊”,人口、经济总量和对华贸易额均占中东欧国家的三分之一,中波作为“17+1”合作的共同发起者和体量最大的两个国家,应继续发挥好带头引领作用,推动这一跨区域合作取得更多实际成果。

  三是牢牢把握共建“一带一路”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取得丰硕成果,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许多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为国际合作抗疫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欧班列以最快速度恢复了货运服务,持续运输防疫物资,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路”。波兰作为连接欧亚市场的枢纽,是“一带一路”重要沿线国家,中波应当加强发展战略的深度对接,持续推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物流、人员往来等领域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波关系面临新的重要发展机遇。展望未来,中波合作前景广阔、潜力无限。我衷心希望两国各界能携手努力,共创中波关系美好未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力量。期待在接下来的研讨中,听到大家的真知灼见。谢谢!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