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与中波合作前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在“经济全球化与中欧、中波关系”国际会议上的讲话
2019-04-13 02:56

  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很高兴来到华沙大学参加今天的会议。首先,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向大力支持会议举办的波兰政府和华沙大学、波兰亚洲中心表示诚挚敬意和衷心感谢!向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

  波兰地处欧亚大陆十字路口,是中东欧地区人口、国土面积、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也是欧盟重要的成员国。新中国成立之初,波兰是最早承认并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波建交70周年。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对波兰进行历史性访问,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将中波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了两国关系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前不久,波兰驻华大使专门到我院交流,我们一致认为,中波之间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双边关系,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借今天会议机会,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中波合作的新机遇谈些看法。

  一、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不仅造福中国也惠及世界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伟大变革。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关键是以下几点。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

  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大大提升了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近14亿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我们自力更生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实现了GDP的快速增长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去年底的90万亿元,增长了近244倍;人均GDP约9500美元,成功地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在短时间实现最大规模脱贫和减贫,约7.5亿人口摆脱贫困,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跃升,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中国的改革是与对外开放同步深入、相互促进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深入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的比重由1978年的0.8%上升为2018年的11.7%,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世界第3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中国还积极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为全球合作发展增添新动力。实践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

  (二)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配置资源是发展经济的有效方式,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一般规律,中国的市场经济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我们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没有可资借鉴的成熟经验。我们牢牢把握中国国情,坚持中国特色,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紧密结合;把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有机结合,改革高度集中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充分发挥价格、利率、汇率、税率等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逐步建立起产品、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大幅度简政放权,减税让利,充分调动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又对那些市场管不了、管不好的领域和方面,注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推进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坚持不断完善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与完善的法治体系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全面依法治国提到与全面深化改革同等重要的高度。今年3月,《外商投资法》正式通过,中国将对所有的外商对华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国际上比较关心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企业补偿等在这部法律中都有明确规定。这对于包括波兰在内的所有在华或将来华投资的企业,都是一个基础性的法律保障,将使整个投资环境在开放、透明和可预期方面更加公平、更加规范,将使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更加紧密、更加平衡。

  (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世界共同发展带来机遇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外部环境,中国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更是它的推动者、贡献者。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世界带来了机遇,也给波兰带来了机遇,比如中欧班列就是一个具体的例子。

  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然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市场对世界敞开了大门,这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并为世界经济做出贡献的机遇之门,不仅没有理由关上,而且只会越开越大,越开越好。

  二、中波未来合作前景广阔

  女士们,先生们!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有所抬头,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环境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尽管如此,经济全球化仍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是唯一正确选择。

  近年来,中波在双边关系、次区域16+1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了多方面合作。在2018年11月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上,波兰政府设立了欧盟成员国中最大的展馆,并专门派出了政府代表团寻找合作机遇。展望未来,中波两国完全可以在共建“一带一路”和波兰政府“负责任的发展计划”之间寻找深化合作的契机,推动双边关系稳步提升。

  第一,深化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波兰是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在“中央交通港”建设、“国家铁路计划”以及格但斯克港口合作等重大项目上,中国都可以与波兰共享经验,加强合作。

  第二,深化在开发性金融领域的合作。中国在开发性金融领域作出了可喜的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波兰“负责任的发展计划”中,中波可以就开发性金融探讨具体的合作方式。中国正在继续推动同欧洲复兴与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服务于中东欧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也对波兰敞开大门。

  第三,深化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波兰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扎实的基础研究和有利于创新的商业环境,这与中国企业日益攀升的创新需求高度契合。中波之间完全可以基于务实合作的精神,在科技研发与应用方面优势互补,积极服务于亚欧地区和全球。

  第四,深化智库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当今世界正面临许多全球性挑战,无论是应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经济的冲击,还是解决贫富差距、移民、难民、气候变化等问题;无论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还是深化多边体制改革,都需要各国加强合作,都需要智库深化合作,这方面中波和中欧合作都有很大潜力。

  女士们,先生们!

  中波建交70年来,两国关系行稳致远,不断造福于两国人民,对世界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双方可以充分利用建交70周年的契机,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与波兰的经济转轨方面开展比较研究,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在此,我真诚欢迎大家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访问,与中国学者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智库研究和学术发展。

  最后,祝愿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