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是中国人的终极目标.也是千年的悬案。
修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此生的目的是什么。成就什么样的梦想. 如果我们修心修到一定的程度.内心可以爆发核子般的力量.可以超越喜乐,超越物质与财富.自在洒脱,妙不可言.总之比你此生想要的,不可思议的美好…
既然大家知道修心是如此之好。
但是如何修心 ,
却是千古悬案……
我们先从禅宗的修心说起:
禅宗的修心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可是从古往今来来看……真正能集大成者…区区数人…
靠打参禅打坐,其效甚微..禅宗著名公案,马祖和怀让,磨砖作镜说得便是如此…
如果靠德山棒,临济喝..棒喝出来的觉悟者,古今更是寥寥无几…
禅宗阐述修心过程的有两个著名的十牛图。阐述了修心的不同阶段。
可是我们也发觉,还是难以任何系统方法.来一步步达成修心的正果。
同时在十牛图中也忽略了人性对良知的积极追寻。
修心的的方法多种多样。举一个例子来说。
就像是一个蚂蚁,从树下爬到指定的树端.这只蚂蚁要经理不知多少个枝杈。每一次都要做对选择,这样才可以到达指定的目标(修心的目标),过程中的千百次选择,一次也不能选择错…太难太难
但是我们如果转化一下思维。如果是从制定的树端往下爬到树下…则处处是正道.
我们从中国人千年的智慧中去汲取营养。以期找到一条正路。
过去,儒释道,各家各有所长,包融彼此,却又因门户之见彼此隔绝。我们当代人非常幸运。可以站在古今圣哲的肩膀,只有儒释道综合起来。修心的途径才会越发清晰……
我们再从儒家的修心的解决方案来看。
儒家的修心与修身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以上,为定心的内功心法.就像是武当派的武功一样,正统正宗。
如果心都不定,则干脆还谈什么修心……
在大学中的八条目更是解读修心的关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 的意思,朱子的解释是: 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
格物的关键在于究竟的深度……
有一个故事, 王阳明跑到竹林里格竹子格了7天七夜,也没格出来,最后大病一场.彻底放弃.其实王阳明选竹林去格本身便是个错误,如果王阳明选择在粪坑里去格,那么也许早就格出来了。
格物究竟格的是什么?在儒家的经典中,找不到智慧的解释,反倒在佛家的金刚经里,可以找到正源。
在《金刚经》里: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格物格的是相……
格物一词,非常伟大,确定了修心的的终极基础和目标. 对”格物”理解的高度,决定了修心的见地..
诚意,诚为不自欺..则是修心之中,从自我克服中最难的环节.也是儒家常讲的”慎独”
正心则是心无杂念,已经涉及到见地的 基础…
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儒家内圣之道相比,外王之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只能算是小儿科..
以下是我对修心的实际体验,也是我首次在国内外发表。
修心的途径 :无心—寻心—定心—-修心—初始心(初悟前的赤子心) —赤子心(初悟)—光明心—解脱心。
当人们的行为因为没有建立良知而不确定。心就象没有缰绳的野马。是非成败转头空,于是开始思索,自己此生究竟的意义是什么。于是便是寻心的阶段。在困惑中抑制执着追寻。
知道有一天,窥见内心。因为见心所以才能定心。这已经是小有成就。因为找到内心,所以才可以开始修心。初步反省贪瞠痴,然后是初始心,真诚而不自欺,心无旁骛,专注,积极。天人合一,浑为自然。到赤子心,程度又上一个层次。因为见地,所以不可逆的相信和坚定于修心。行为自然却又无一事越矩。没有妄想分别。心既断灭。安于当下。身口意一致,至真至纯,诚意正心。
然后就是浩然正气和光明心。
心念无一处不纯.没有妄想分别. 也跳脱逻辑,所见都是事实. 大爱,无我,奉献.正大光明,圆满富足.天地之精华.浩然之正气,就像金刚石一样.纯净,灿然,无畏.无坚不摧..可得解脱…
最后是解脱心,是人类难以想象的璀璨,霎那和永恒,是不可思议之境地……
就像金刚经里佛陀所讲: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因为修心,人类的内心又有核子般的力量,蕴含着难以想象珍馐至宝的殊胜境地的,不可思议,语言亦难以描述。远超世俗想象的权威和财富。
而金刚经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你能发掘内心财富的钥匙,又或者是钥匙的线索。
相较之下,“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与你内心的珍宝而言。实在是太微小了……
如果修心的线索,价值都如此之大。那么不难想象。修心能给我们带来的不可思议的好处。
修心必须求自内心,自己去感悟
就像一首禅诗……
竞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手把梅花弄
春在枝头已十分
修心:不在外求,而在于发掘自心的内在宝藏.在于自我觉悟……
学要向外去学。多学习经典,多学习多交流。
但感悟,必须要自己去体验。
就像佛陀在金刚经里又说: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这个是什么意思?佛说如果有人说我讲过佛法,那他们就是诽谤我……
佛陀的意思就是,法一说出来便不是佛法了。
真正的殊胜体验,还是要靠自己体悟。不要拾人牙慧……
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没有觉悟的佛。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着难以想象的殊胜的力量。只要你求储于内。都会像佛陀一样智慧和殊胜。
如果你已经在修心的道路上。那你的生命已经就此改变。你的生命里,不再有怨恨和痛苦,处处都充满着喜悦和富足。
在这里
希望大家
人人是好人
事事是好事
日日是好日
人生一路之上
随缘,随心,随喜……